在昨天的峰會上,數字中國常務理事李穎發布的《中國IT產業發展年度報告》顯示,中國IT產業創新指數從2010年的53.38提高到2014年的62.2,說明我國整體上是一個適合創新和互聯網發展的國家。
報告顯示,2014年,中國IT產業投融資表現活躍。并購案例達到656起,同比增長104%,金額3121億元。投資案例628起同比增長65.5%,涉及金額450億元。40多家IT企業在海外IPO,其中阿里是全球最大的IPO。
2014年,中國IT產業規模平穩增長,電子信息產業產值超過14萬億。其中電子信息制造業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0萬億,同比增長11.5%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,2008至2014年軟件業務所占整個IT產業比重提升了12.9個百分點。其次,技術和產品創新突破加快,如中芯國際突破2.8納米級的工藝,今年將投入量產;華為累計擁有專利近3.7萬項,全球4G專利前十中,有中國的華為、中興、大唐。骨干企業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提升,華為蟬聯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商,聯想也成為全球最大的PC廠商,智能手機出貨量前十中有六家中國的公司。
李穎分析,這一成績的取得,主要是一路一帶、制造2025等國家大戰略為IT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。2014年,IT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、產業生態構建完善的步伐加快,同時,軟件定義,數據驅動的趨勢日益明顯,產業的融合加深。互聯網+成為經濟新生態,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成為經濟新驅動、新業態和經濟新的增長點。
報告對2015年IT發展趨勢做出了預測:一是硬件價值軟件化;二是產業鏈構建生態化;三是互聯網應用產業化;四是制造業加速服務化;五是服務業發展新型化;六是跨界和融合成為新常態。